朋友圈里可谓是“百花齐放” 为何“阳”文化如此盛行?
一、从众心理
随着社会舆论风向的转变,大家从谈“阳”色变到争相发朋友圈晒“阳”,不光在朋友圈,在各类媒体网站,大量的用户都晒出了自己的“阳”。你发我也发,“阳”已经不再是“洪水猛兽”,而是可接受、可分享、可尽情讨论的话题。
二、系统脱敏
在大量的“阳过”朋友圈的渲染下,我们对“阳”的了解逐步增加,“阳”会有什么的样症状、大概会持续几天、用什么药会更有帮助、发热可以怎么物理降温等,对“阳”的恐惧逐渐降低。这涉及到行为疗法里面的技术:系统脱敏,大量的“阳过”的信息冲击着我们的眼球,反复充斥在我们的大脑中,让我们对“阳过”不再那么害怕,反而能欣然接受。
叁、身份认同
朋友圈成为了我们新身份的见证,“阳过”们通过分享自己的确诊信息、症状历程等经历,引起当前正在“阳”的人们的共鸣。“阳过“成为当前最新的一个群体,他们以阳为话题,交流自己的症状和如何更好地缓解症状。“阳过“的“经验分享会”无处不在,帮助很多初”阳“的人们更好地照顾自己,缓解症状带来的痛苦和”阳过“身份可能带来的病耻感。“阳过”并不羞耻,反而更多是互相帮助的温暖。
四、心理慰藉
“阳过”将自己确诊信息、症状感受、焦虑恐惧等发布到朋友圈,一方面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面对自己“阳”的事实,另一方面也可以让我们的亲朋好友都看到自己的现状,获得心理上的慰藉。生病的人往往最需要他人的关心,发朋友圈可以表达自己“阳”的痛苦和焦虑不安等负面情绪,既保持和别人的联系,获得别人的关心,也可以缓解生病带来的负面情绪,给予自己心理安慰。
别怕,先发个朋友圈!
除了发朋友圈,还有很多可以缓解情绪,更好地照顾自己的方法。